40009-06806
关注公众号
招生咨询

08:00-24:00

院校汇总 专业大全 地区筛选 简章查询 历年真题-答案

清华大学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水木湛清华 奋进新征程

清华大学在职研究生快讯:

  十月的清华园,秋色宜人。校园内,每一方砖瓦、每一株草木,都见证着清华大学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记录着一代代清华师生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奋斗足迹。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清华师生懂得: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突飞猛进,在阔步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中,必须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准确把握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坚持质量为先、实现高位突破,这是清华大学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面向未来,清华大学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坚强保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牢记嘱托、砥砺前行。清华大学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清华风格统一在办学实践中,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取得历史性跨越。

  强根铸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马兰花默默绽放荒野,马兰花静静安详天边”话剧落幕,掌声响起。2013年,清华师生原创话剧《马兰花开》公演,清华校友、“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在场观众。

  2016年,以《马兰花开》剧组为基础,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马兰花开党支部正式成立。2021年,作为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马兰花开党支部通过验收,圆满完成创建任务。

  强根铸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清华大学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深入落实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创新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实施“强基、先锋、领航、领雁、智慧、保障”六项工程,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我要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这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沈渊在入党申请书中的质朴告白。

  广撒深播“红色种子”,重视在学术骨干和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是清华大学党委的光荣传统。2018年成立的清华大学青年骨干教师领航工作站,为追求思想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青年教师搭建了共同学习成长的平台,已培养带动89名青年教师光荣加入党组织。

  沐浴信仰之光,党旗在清华园高高飘扬。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清华大学党委强化责任担当,率先开展疫情下的全体系在线教学。全校各级党组织保持队形、步调一致,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迎难而上,全力以赴打赢校园疫情防控保卫战。

  “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把好办学正确政治方向,才能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勇毅前行,不断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表示。

  立德树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水木清华的一石一木,始终滋润、陶冶着我的心灵”这是宗璞先生在回忆母校时,留下的一段动人文字。

  时光流转,如今,这段文字依然是一批批优秀学子在清华园成长成才的生动映照。2020年5月,清华大学成立5个书院统筹推进强基计划人才培养,开启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崭新探索。

  从强调“通专融合”的大类招生与培养,到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尝试,再到健全研究生分类培养、分类评价的体制机制,学校始终坚持以改革破解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时代课题。

  由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担任首席教授的人工智能班、量子信息班相继加入学堂计划“大家庭”,力求培养更多第一流的高水平创造性人才;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领衔成立求真书院,矢志于在中国本土自主培养世界一流的数学家持续提升自主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能力,学校不断思考、不懈探索。

  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学校紧抓重大事件、重大节点契机,拓展育人载体。3514名清华师生组成“伟大复兴”方阵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1200余名师生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文艺演出和志愿服务等,1400余名师生参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服务保障工作。在一堂堂生动的“大思政课”上,爱国之情更加深厚,强国之志更加坚定。

  学校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载体、手段,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改革,高质量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和导学思政,构建全频谱、全覆盖的学生发展支持体系;传承“体魄与人格并重”的传统,形成“无体育、不清华”的广泛共识;打造大美育体系,制定实施劳动教育方案;构建创意、创新、创业融合教育平台,让更多“奇思妙想”变成现实。

  学校进一步提升师资水平,积极延揽世界顶尖人才,大力培养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强化师德师风第一评价标准和教书育人第一学术责任。

  清风徐来,紫荆盛开。一大批优秀人才选择并扎根清华园,矢志奉献;一大批杰出教师坚守教学一线,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一大批优秀学子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着力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抓紧推进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和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表示。

  追求卓越,全面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致知穷理,学问笃实。清华师生矢志担当,爱国奉献,不断追求卓越。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昔日热闹的清华园内行人稀少,医学科学楼二层的实验室里却灯火通明。

  “这里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张林琦正在和团队成员们讨论如何才能尽快筛选出对抗新冠病毒的“特种兵”——高效单克隆抗体。600多天日夜兼程,2021年12月8日,由张林琦领衔研发的我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获批上市。

  在清华大礼堂前的日晷基座上,镌刻着四个字——“行胜于言”,时刻鞭策清华师生敢为人先、迎难而上。

  坚持“四个面向”,学校全面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更好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三十余载躬耕不辍,由清华大学牵头研发设计的具有固有安全性的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首次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在世界先进核能技术领域实现领跑;

  向基础研究“皇冠上的明珠”发起冲锋,薛其坤院士团队“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前沿,施路平教授团队成功研制世界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天机芯”;

  秉持沉潜之心,“清华简”研究团队不断寻求中国历史与文化传统的再发现;

  既寻源头,又立潮头,策划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100卷),用心打造马克思主义典藏体系;

  近5年,清华大学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总数和一等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首位,38项创新成果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近5年,瞄准学科交叉,设立智能无人系统研究中心、智能网联汽车与交通研究中心等7个跨学科交叉科研机构以及未来实验室、脑与智能实验室两个实体实验室,成立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碳中和研究院,以改革谋发展,向创新要动力。

  “科技创新就是我们最主要的爱国方式。”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清华大学原校长王大中院士道出的,正是清华园里一代代“红色工程师”的矢志不渝、一生求索。

  交流互鉴,促进人类共同福祉

  2019年初,瑞士达沃斯漫天冰雪,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何建坤步履匆匆。他此行拜访的对象,是多所世界著名高校负责人和气候变化领域的学术带头人,要会商的话题,正是气候变化这一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

  4个月后,来自六大洲9个国家12所大学的嘉宾共聚清华园,见证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的成立。

  这是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继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亚洲大学联盟后,清华大学倡议发起的第三个国际大学联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主动搭建中外教育文化友好交往的合作平台,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人类共同福祉。”清华师生牢记嘱托,肩负使命,勇毅前行。

  2016年,清华大学启动实施“全球战略”,从0到1,从1到多,在意大利米兰成立中意设计创新基地,在印尼巴厘岛成立东南亚中心,在智利圣地亚哥成立拉美中心,持续建设苏世民书院、全球创新学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与50个国家和地区的293所高校、研究机构及国际组织签署校级合作协议,稳步推进全球战略布局,在交流互鉴中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

  清华师生有这样一个共识:大学要勇于打破物理边界、学科壁垒,实现不同知识体系的融合,推动教育变革、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融合。

  放眼祖国大地,清华师生勇担社会责任,贡献清华力量

  西北内陆、天山脚下,清华大学对口支援青海大学、新疆大学,大力支持两校“双一流”建设;

  澜沧江畔、无量山间,清华大学对口帮扶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帮助南涧县提前一年脱贫摘帽;

  福建宁德福鼎市嵛山镇东角村,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师生利用专业所长,让废弃已久的仓库变成了多功能礼堂;

  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海拔4200米的高原上,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向清灭“虫癌”发起挑战,开展医疗帮扶;

  清华园,时刻涌动着向上的力量。

  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也是清华大学实现2030年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目标的关键时期。学校将以“努力开拓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坚强保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清华园内,秋日朗照。以《大学》为据得名的明德路、新民路、至善路,绿荫掩映,师生步履匆匆,信心满怀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清华师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努力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努力创造出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新成就,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人民日报记者 赵婀娜)

上一篇:清华大学以“四个注重”持续加强卓越工程师培养

下一篇:清华大学:构建“点面结合”科技创新工作布局

最新文章

更多

快捷报名

更多
姓  名:

联系方式:

意向专业: